緣起

在國際體育運動範疇中,除選手於賽場上表現可展現國家競爭力外,國際體育事務從事者更是促進國際體育交流與提高國際能見度,並可突破國際政治上的困境最佳觸媒劑。因此,如何加強臺灣與國際間接軌鏈結,國際體育事務人才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與教育部體育署自民國 100 年起委託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辦理「國際體育事務人才培育計畫」,其目標係培養洞悉與瞭解國際體育趨勢能力,增進參與國際體育運動組織及從事國際事務相關知能,加速國際體育事務人才養成,以協助國內體育運動團體辦理各項國際體育運動事務。

國際體育事務人才除應具備外語能力外,亦需進修各領域專業知識,以因應在國際體育運動組織中進行交涉與談判,或與國際體壇人士及他國政要增進情誼,提高我國爭取國際組織職務與申辦國際綜合性運動賽會之機會,進而維護我國影響力及增加國際能見度。

願景、定位與目標

「國際體育事務人才培育計畫」係以《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作為指導依據,並實踐「植基臺灣邁向世界」的國際及兩岸運動政策目標,再輔以當年度教育部體育署所推動的政策為計畫方向,其願景、定位與目標說明如下:

一、計畫願景

厚植人才培養理論與應用能力兼備可協助推動國際體育事務人才,打造體育運動良性生態圈,提升國際體育交流競爭力。

二、計畫定位

  • 結合本計畫團隊組織經驗與專家顧問團的運動專業學識與資源能量,作為健全我國國際體育事務人才培育政策之協力推手。
  • 整合政府、綜合性運動運動團體、各單項運動協會與體育學界跨領域專業,作為我國發展國際體育相關事務之支持性平臺。

三、計畫目標

  • 滾動式建立人才培育模組課程:由跨領域之專家顧問群策群力,搭配人才分級制度, 參考國際組織相關課程資訊,擬訂人才培育之基礎與進階課程。
  • 分級式課程強化新進與資深人員培訓:結合本計畫團隊的國際關係與資源辦理各項培育課程,提供各單項運動協會實習服務機會,以強化穩固各協會現有國際組織職務,並增進國際體育交流活動之執行能力。
  • 國際體育經驗傳承與整合:邀請我國籍擔任國際運動組織職務人士及各單項運動協會等代表,與參訓學員分享心得與建議,以達到經驗傳承與擴散典範之效益。
  • 擴散式人才培育主題教育推廣:透過「奧會模式」研討會、宣導課程及國際體育相關知能校園宣講,同時結合國內知名人力銀行公司現有平臺,媒合人才發揮所長,以促使體育產官學界與社會大眾形成國際體育風潮,創造團結一致願景。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