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課程大綱
為維護「國際體育事務人才培訓營」良好的品牌,自民國 107 年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以下簡稱本會)逐步建立課程標準模組化,以提供新訓學員具備從事國際體育事務之基本知能,並充實複訓學員獲取最新國際體壇新知與精進實務經驗。
本會參考現今國際體育運動組織之課程為基礎,包括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各國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或國際單項運動總會等單位設計大綱內容,經專家顧問團審議通過並獲教育部體育備查在案,並依現今國際體壇趨勢,每年定期召開會議檢視內容,是否有修正與調整之必要。
經審議通過之課程大綱及說明如下表:
基礎課程 | ||
授課對象:新訓學員 | ||
課程名稱 | 時數 | 課程說明 |
國家體育政策 | 2 | 透過介紹目前政府正在規劃或推動的中長期體育政策,使學員未來在參與國內外體育事務時能夠確實掌我國內資源,有助於增強學員認同過內體育發展之信念,並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積極關心全球議題及國際情勢,且能順應時代脈動與社會需要,發展國際理解、多元文化價值觀。 |
國際體壇現勢 (含奧林匹克憲章) | 2 | 介紹國際奧會與各國際體育組織之間的協調運作,瞭解目前國際體壇最新發展趨勢,及介紹奧林匹克活動的法典 – 奧林匹克憲章。 |
國際禮儀 | 2 | 透過教授國際上互動往來的儀節,使學員將來無論在國內外協助及參與賽事服務、外賓接待、或是出席國際會議,均能展現出進退合宜的行為舉止,有助於建立我國人士在國際間的正面形象。 |
國際會議實務 | 2 | 為使學員能更有效的參與國際體育運動組織活動,透過本課程教授國際會議中的專業用語與發言技巧,分享國際會議實務及模擬會議實況,俾助於出席國際會議時,能合宜且有效的表達意見,爭取權益,拓展我國際體育事務空間。 |
國際賽會申(籌)辦 | 2 | 課程將邀請國內外申辦及舉辦國際賽會之專業人士講授國際大型運動賽會或單項運動錦標賽申辦及舉辦之作業程序、介紹符合國際趨勢的申辦策略及遊說技巧、介紹籌備國際性大型綜合運動性運動賽會的籌備組織架構、行銷策略、行政管理、賽會經營,以培訓申辦及舉辦國際綜合性運動會賽會人才。 |
奧會模式 | 2 | 此課程使學員熟悉 1981 年起臺灣參與國際體育活動的基本規範、背景由來、架構及應用範疇。經歷 1971 年退出聯合國及 1971 年與美國斷交等事件,1981 年 3 月 23 日,設於臺灣的奧林匹克委員會,於瑞士洛桑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簽署協議,名稱為「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並以此參與 IOC 轄下奧林匹克活動(Olympic Movement),包含:奧林匹克運動會或區域運動會及相關會議等活動。 |
經驗分享與傳授 | 2 | 邀請資深國際體育事務人員傳授學員如何培養從事國際體育事務能力。 |
小計 | 14 | |
進階課程 | ||
授課對象:新訓學員、複訓學員及外國學員 | ||
課程名稱 | 時數 | 課程說明 |
國際綜合運動賽會專題 | 2 | 邀請最近一屆或將舉辦奧運會、亞運會或其他綜合性運動賽會籌備會人員講授籌辦賽會之過程、特色及所面臨之問題,以賦予學員更全面及更新之國際賽視野。 |
國際運動組織專題 | 2 | 課程旨於屆少國際奧會、亞洲奧會及其他重要國際運動組織的起源、發展和宗旨外,亦同時探討該組織當前之政策走向與議題設定等,以期將學員對於體育事務體系及其運作之認知提升至更高的國際層次。 |
國際運動行銷 | 2 | 透過專業人士及案例分享,讓學員了解如何藉由行銷活動,來促成國際賽事及其他體育事務的成功運作。 |
國際運動外交與政治 | 2 | 課程進一步探討國際政治與外交如何利用運動場域來合縱連橫,以助學員了解國際體育事務之另一面向。 |
奧林匹克活動專題 | 2 | 本門課程旨於研究及探討當今奧林匹克活動及國際社會所關注之運動相關議題,例如「奧林匹克改革議程」、「運動與性別平等」、「運動禁藥管制」、「難民運動員」等,以增進學員對於重大議題之認識與反思。 |
小計 | 10 | |
專題研討 | ||
授課對象:新訓學員為主,複訓學員及外國學員亦須參與 | ||
小組討論 | 10 | 參訓學員將在分組導師之引導下,對於各課程內容進行心得研討,並針對當屆課程所訂之專題蒐整文獻與資訊,以團體呈現之方式進行發表。 |
專題發表 | 2 | |
小計 | 12 | |
時數總計 |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