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船(又稱划艇)泛指控制艇或船的水上競賽,由一名或多名選手坐在船上,背向船前進的方向,運用肌肉力量,透過槳和槳架槓桿作用划水,使船前進的一項水上運動,是奧運會傳統比賽項目之一。

划船運動多在江河湖泊等大自然水域中進行,空氣清新,陽光充足,受到大自然的沐浴,能有效地提高人體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統功能,增強全身肌肉力量,調節神經系統平衡,有利於提高人體的健康水準。划船運動員的肺活量在各項體育項目中為第一名,可達 7000 毫升,亦有人把賽艇運動稱為肺部體操。

划船比賽開始時,各船在起航線後排齊,發令員發令後,各船以最快的速度衝向終點,以船首到達終點的先後判定比賽勝負。在天然水域比賽,天氣情況對比賽成績會產生影響,甚至前後兩組比賽時的天氣也會發生變化,使比賽成績不具有絕對的可比性,所以划船比賽成績沒有世界紀錄。

划船規則

選手以抽籤方式決定水道,長度為 2000 公尺,比賽方式通常是以全體比賽選手按一定時間間隔出發;第二次換水道後再比一次,並計算總成績,取前八名或是六名決賽,以最快迅速完成預定距離者排名較前。若划到他人水道,將會被判妨礙他人比賽,而有不同的處罰,嚴重者將取消其比賽資格。

划船比賽以大小、容納人數區比賽項目,可分為男子、女子、單人、雙人、四人、八人,亦分為有舵手、無舵手賽。

※ 輕量級
輕量級賽程依國際划船規則第 23 條後段之規定:各船隊輕量級選手應穿著該隊比賽服裝,在參賽項目第一場比賽開始前 1 至 2 小時(不超過 2 小時),至過磅中心過磅(逾時失格)。且依國際划船規則第 23 條前段規定:輕量級選手(不含舵手):男子組個人體重須不超過 72.5 公斤,團體平均體重不超過 70 公斤。女子組個人體重須不超過 59 公斤,團體平均體重不超過 57 公斤。

友站連結

賽事類型 金牌數 銀牌數 銅牌數
亞洲運動會 0 4 2
東亞運動會 0 4 9
賽事名稱 選手姓名 競賽項目 成績結果
2021 年第 32 屆東京奧運會 黃義婷 單人雙槳 第 20 名
2018 年第 18 屆雅加達亞運會 黃義婷 女子單人雙槳
2014 年第 17 屆仁川亞運會 汪明輝、游宗威 男子雙人雙槳
2010 年第 16 屆廣州亞運會 汪明輝 男子單人雙槳
2009 年第 5 屆香港東亞運動會 汪明輝 男子單人雙槳
2009 年第 5 屆香港東亞運動會 劉宥鑫、王貞智 女子雙人雙槳
2009 年第 5 屆香港東亞運動會 黃詩珊、黃義婷、呂明珍、江倩茹 女子四人單槳
2009 年第 5 屆香港東亞運動會 陳昭元、江銘韋、黃逸函、李政隆 男子四人單槳
2009 年第 5 屆香港東亞運動會 呂明珍、張吟宇、劉宥鑫、王貞智 女子輕量級四人雙槳
2005 年第 4 屆澳門東亞運動會 張建雄、汪明輝 男子雙人雙槳
2002 年第 14 屆釜山亞運會 江倩茹、紀瑤璇、游貞純、蘇慧青 女子四人單槳無舵手
2001 年第 3 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蔡宏盟、張建雄 男子 1000 公尺雙人單槳無舵手
2001 年第 3 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胡春輝、曾建峰 男子輕量級 1000 公尺雙人雙槳
2001 年第 3 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胡春輝、曾建峰、李宏吉、吳季修 男子輕量級 1000 公尺四人雙槳
1998 年第 13 屆曼谷亞運會 馮美華、游貞純、邱惠珍、陳麗昭 女子四人單槳
1997 年第 2 屆釜山東亞運動會 林志成、張明達、陳立羣、陳志明、黃裕隆、鄭治偉、余斯凱、林聰維、朱建宏 男子八人單槳有舵手
1994 年第 12 屆廣島亞運會 莊妍君、林雅婷、林佳慧、黃淑美 女子四人單槳無舵手
1993 年第 1 屆上海東亞運動會 藍金成、孟冠鈞 男子雙人單槳無舵手
1993 年第 1 屆上海東亞運動會 羅旺祥、張榮茂 男子雙人雙槳
1993 年第 1 屆上海東亞運動會 馮美華、楊素珠 女子雙人單槳無舵手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