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辦組別:國際組。

「2020 國際體育事務人才培訓營」於今日(8/30)圓滿落幕,參訓學員經過兩周線上課程及兩天實體專題研討課程,充實具備從事國際體育事務專業知能,兩梯次共計 110 位通過結業並取得證書。中華奧會於 9 月起將安排學員前往全台國內賽會活動進行實習,以提升賽會相關實務經驗,持續協助各單項運動協會推展各項賽會事務。

中華奧會今年首次進行數位與實體並進的混成教學,除了保留傳統特色的專題研討仍以實體進行外,其餘基礎/進階課程全面升級為數位化學習,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讓學員更加彈性調配自我時間來參與培訓課程;而專題研討部分,則以 2 日小班制的分組方式進行,主題為在疫情之下的國際運動賽事及如何兼顧永續發展。透過分組導師的帶領及學員們的互動參與及討論,在最後一天進行專題簡報,讓議題發表成為團體學習及交流的引擎,成為激發想像及思考的推進器。

本屆學員有許多運動選手參與培訓,如取得 2020 東京奧運資格-射箭選手雷千瑩、2018 雅加達亞運銀牌得主-輕艇選手陳瑋涵及 2017 聽奧團體銅牌得主-羽球選手黃丞逸。在團體發表前的小組討論,大家都卯足全力發揮自身專長,展現絕佳的團隊精神。討論氛圍超乎預期的活潑熱鬧,學員們也都有強烈的學習慾望。

本屆評審老師包括本計畫主持人張至滿教授、體育署國際及兩岸組許秀玲組長、臺灣師範大學卓俊伶教授、南臺科技大學柯伶玫副教授、中華奧會沈依婷顧問及李玉芳秘書長。分組導師亦陣容堅強,包括臺灣師範大學湯添進教授、國立體育大學朱彥穎教授、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蔣任翔副教授、滑冰協會吳倫閑秘書長及亞洲足球聯盟陳亮辰競賽官。

評審及導師們高度讚許學員們展現出穩健的台風及流利的外語能力,兼具專業力與熱忱;此外,本屆調整過去頒發名次獎項方式,改以奧林匹克價值與本屆主題為特色獎項,分別有卓越(Excellence)、友誼(Friendship)、尊重(Respect)、永續(Sustainability)及創意(Innovation)。期盼參訓學員從培訓過程中學習到奧林匹克的價值與精神。

培訓營評審合影。(圖片來源:中華奧會。)
培訓營評審及分組導師們合影。(圖片來源:中華奧會。)
國際體育事務人才培育專案計畫主持人張至滿教授致。(圖片來源:中華奧會。)
射箭選手雷千瑩代表該組領取「奧林匹克友誼獎」。(圖片來源:中華奧會。)
培訓營學員進行專題發表。(圖片來源:中華奧會。)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