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體育署及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於今日(10)共同舉辦 109 年國際暨兩岸交流成果展示會,現場以「STAY STRONG STAY ACTIVE」為主軸,呈現了 2020 年雖因疫情影響多數的體育活動,中華奧會仍以彈性創新的方式,在國際暨兩岸交流及國內奧林匹克精神宣揚方面做出了相當不錯的成效。本次成果發表會也是「國際體育事務人才培育計畫」的結業式。本計畫於今年正式邁入十週年,一路走來培訓了超過千位國際體育事務人才,為台灣體壇注入相當多生力軍,也促進中華奧會與各國家奧會之間的交流,提升臺灣的國際曝光度。

109年國際暨兩岸交流成果展示會,教育部體育署張少熙署長致詞(圖片來源:中華奧會)。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林鴻道主席致詞(圖片來源:中華奧會)。

彈性創新 世界接軌

國際暨兩岸體育交流持續進行 21場次373人次參與國際及兩岸線上會議

成果發表會的開始,邀請到國家奧會聯合會 Gunilla Lindberg 秘書長為中華奧會獻上祝福,並由中華奧會孫立群顧問為大家說明今年中華奧會不受疫情及奧運延期影響,仍積極進行東京奧運及明年度各項賽事的組團準備,並持續參與各項國際以及兩岸體育交流活動,包括了 18 場線上國際會議及研討會及 3 場次兩岸線上論壇與研討會,累計年度參與人數達 373人次。同時中華奧會也不斷向國際運動組織傳遞國內各項活動訊息,並獲 IOC、OCA、ANOC 等國際組織刊登超過 50 篇新聞報導,大幅提升我國的能見度,也持續保持國際間的交流。

另外中華奧會於今年度也與智利奧會完成線上簽約,並與教育部體育署共同舉辦「2014 布萊頓暨赫爾辛基女性與運動宣言簽署儀式」,除了邀請到國際婦女與運動工作小組(IWG)亞洲區代表 Dr. Etsuko OGASAWARA 及國際壯年運動總會執行長 Mr. Jens V. Holm 透過遠距連線會議方式見證參與,體育署及中華奧會也邀集國內 26 個運動組織共同簽署宣言,共同追求更平等的體育環境。

國際體育 人才培育

國際體育事務人才培育計畫 十年累計培訓人數達 1418 

國際體育事務人才培育計畫於今年正式邁入 10 週年,累計培訓人數多達 1418 人。今年因應疫情,培訓營課程首次採取數位與實體並進的方式,除了專題研討維持實體課程進行外,其餘基礎/進階課程全面升級數位化,讓學員們能不受時間空間影響踴躍參與課程。營隊中也以「疫情之下的國際運動賽事及如何兼顧永續發展」為專題,體現奧林匹克的價值與精神。另外為了強化與各國際運動組織間的交流,本次計畫也邀請 19 個國家奧會、125 名國際學員一同參與課程,展現我國國際事務人才培育之成果。

109年國際暨兩岸交流成果展示會,榮耀十刻人才飛揚啟動儀式(圖片來源:中華奧會)。
張少熙署長(右二)及林鴻道主席(左二)頒發結訓證書,予第十屆學員代表林斯恩(左一)、張哲(右一)(圖片來源:中華奧會)。

奧林匹克 價值傳遞

月至 10 月辦理多項奧林匹克日系列活動 積極推廣奧林匹克精神

因國內疫情相對穩定,中華奧會於今年積極投入國內奧林匹克精神宣揚及國內教育培訓活動,辦理奧林匹克日系列活動、奧會模式研習、資深體育人交流會、國際事務工作小組職能精進交流會、以及國際事務人才職能工作坊等活動,將奧林匹克精神向全國民眾推廣。一直以來運動員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在此理念之下,中華奧會與中華奧會運動員委員會共同推出運動經紀論壇計畫,透過不同面向的討論與分享,讓政府、企業以及運動員們,能夠從運動經紀中創造多贏的局面。另外也因中華奧會於國內外體育推展不遺餘力,今年也獲頒外交部 NGO 國際事務會頒發之傑出貢獻民間團體獎的殊榮,後續將會持續強化與各國際組織關係,為推動體育交流貢獻心力。

Stronger Together一起成為中華隊

中華奧會感謝體育署、外交部及所有國內民眾對於中華奧會各項工作的協助與支持。未來將持續秉持以運動員為核心的理念,從人才培育、奧林匹克精神價值傳遞、國際接軌到各項綜合性賽會的組團參賽,持續開放與不同領域專家合作的可能性及機會,也希望喚起更多人關心臺灣體育,並期待明年 2020 東京奧運中華健兒能獲得佳績。

109年國際暨兩岸交流成果展示會全體大合照(圖片來源:中華奧會)。
109年國際暨兩岸交流成果展示會,由國際體育事務人才結訓學員進行專題報告(圖片來源:中華奧會)。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