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亦稱「空手」,英語:Karate ,舊稱「唐手」,是發源於琉球國(今琉球群島)的一種武術。
空手道中包含踢、打、摔、拿、投、鎖、絞、逆技、點穴等多種技術,一些流派中還練習武器術。空手道比賽大致分為型及自由組手兩大類。型是以假設的對手為目標,單人進行空手道技術的預定動作表演練習;自由組手即為對打比賽,各種規則中,世界空手道聯盟( World Karatedo Federation,簡稱 WKF )採用先中即得分,後中不得分的規則,強調技術運用的速度和技巧。
日本外務省下屬的「 Web Japan 」聲稱目前全球有 2300 萬名空手道練習者。 1994 年,在日本廣島舉辦的第 12 屆亞運會中,空手道正式成為亞運會的競技項目之一。 2005 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投票中,因票數沒有達到所規定的 2 / 3,空手道作為奧運會項目的提議被否決,未能入選於 2012 年舉辦的倫敦奧運會。 2009 年,同樣是在國際奧委會的投票中,空手道仍未能入選 2016 年舉辦的里約熱內盧奧運會。 2016 年,經 2020 年東京奧運會組織委員會提議,空手道成為東京奧運會比賽項目。
以體育競賽型式為發展目標的空手道,以 WKF 為主, WKF 的成員主要是傳統四大流派的組織,他們的理念是以多樣化,多元的競技方式,將空手道體育化、競賽安全化的方式,將空手道挺進成為奧運項目;在 WKF 的推廣模式下,空手道的傳統風格幾乎是蕩然無存,部分傳統技法在 WKF 的模式下則成了一種「比賽不能用到,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文化包袱」,型是基本動作的組合,打一套型可以看出你的基本功能力;因此部份保守人士認為 WKF 的推廣模式會毀了傳統空手道的風格,但是 WKF 的模式卻讓空手道在歐美大為盛行,推廣事半功倍。
空手道規則
※ 對打
繼承了傳統空手道的比賽模式並加以改良, WKF 的競技化空手道比賽分為:一分 yuko ,二分 waza ari ,三分 ippon ,依照擊中的部位和招式決定得分,一分為此得分有效,例如上段或中段拳擊;二分為對方失去平衡, waza 日文意思為技術, waza ari 就是指此技術有效,例如中段踢擊就是兩分;三分代表這一下威力可以擊倒對方,符合空手道一擊必殺原則;以積分高者為優勝,對於點到為止的比賽安全性要求比傳統空手道要高。由於比賽規則太過於複雜,常造成非空手道練習者看不懂比賽進行方式。
※ 型
型的競賽方式則是五位評審以紅藍旗多寡來決定勝出方。
友站連結
賽事類型 | 金牌數 | 銀牌數 | 銅牌數 |
---|---|---|---|
奧林匹克運動會 | 0 | 0 | 1 |
亞洲運動會 | 6 | 5 | 18 |
世界運動會 | 2 | 6 | 2 |
東亞運動會 | 3 | 11 | 6 |
亞洲武藝運動會 | 1 | 1 | 0 |
世界沙灘運動會 | 0 | 1 | 0 |
賽事名稱 | 選手姓名 | 競賽項目 | 成績結果 |
---|---|---|---|
2021 第 32 屆東京奧運會 | 文姿云 | 女子對打 55 公斤級 | 銅 |
2021 第 32 屆東京奧運會 | 王翌達 | 男子型 | 淘汰賽淘汰 |
2019 年第 1 屆卡達世界沙灘運動會 | 王翌達 | 男子個人型 | 銀 |
2018 年第 18 屆雅加達亞運會 | 谷筱霜 | 女子對打 50 公斤級 | 金 |
2018 年第 18 屆雅加達亞運會 | 文姿云 | 女子對打 55 公斤級 | 金 |
2018 年第 18 屆雅加達亞運會 | 王翌達 | 男子個人型 | 銀 |
2018 年第 18 屆雅加達亞運會 | 徐瑋駿 | 男子對打 75 公斤級 | 銅 |
2018 年第 18 屆雅加達亞運會 | 吳峻維 | 男子對打 84 公斤級 | 銅 |
2017 年第 10 屆弗羅茨瓦夫世運會 | 文姿云 | 女子對打 55 公斤級 | 銀 |
2014 年第 17 屆仁川亞運會 | 辜翠萍 | 女子對打 50 公斤級 | 金 |
2014 年第 17 屆仁川亞運會 | 文姿云 | 女子對打 55 公斤級 | 金 |
2014 年第 17 屆仁川亞運會 | 趙 柔 | 女子對打 68 公斤級 | 銅 |
2013 年第 6 屆天津東亞運動會 | 嚴子堯 | 男子對打 75 公斤級 | 金 |
2013 年第 6 屆天津東亞運動會 | 謝政剛 | 男子對打 55 公斤級 | 銀 |
2013 年第 6 屆天津東亞運動會 | 簡誠寬 | 男子對打 60 公斤級 | 銀 |
2013 年第 6 屆天津東亞運動會 | 唐偉傑 | 男子對打 67 公斤級 | 銀 |
2013 年第 6 屆天津東亞運動會 | 吳峻維 | 男子對打 84 公斤級 | 銀 |
2013 年第 6 屆天津東亞運動會 | 陳彥卉 | 女子對打 50 公斤級 | 銀 |
2013 年第 6 屆天津東亞運動會 | 方勝彥 | 男子對打 84 公斤以上級 | 銅 |
2013 年第 6 屆天津東亞運動會 | 王翌達 | 男子個人型 | 銅 |
2013 年第 6 屆天津東亞運動會 | 文姿云 | 女子對打 55 公斤級 | 銅 |
2013 年第 6 屆天津東亞運動會 | 張 婷 | 女子對打 61 公斤級 | 銅 |
2013 年第 6 屆天津東亞運動會 | 趙 柔 | 女子對打 68 公斤級 | 銅 |
2013 年第 6 屆天津東亞運動會 | 簡慧萱 | 女子個人型 | 銅 |
2010 年第 16 屆廣州亞運會 | 黃昊昀 | 男子對打 75 公斤級 | 銀 |
2010 年第 16 屆廣州亞運會 | 黃鈺淇 | 女子個人型 | 銀 |
2010 年第 16 屆廣州亞運會 | 謝政剛 | 男子對打 55 公斤級 | 銅 |
2010 年第 16 屆廣州亞運會 | 嚴子堯 | 男子對打 84 公斤級 | 銅 |
2010 年第 16 屆廣州亞運會 | 陳彥卉 | 女子對打 50 公斤級 | 銅 |
2010 年第 16 屆廣州亞運會 | 劉亞力 | 女子對打 68 公斤級 | 銅 |
2009 年第 8 屆高雄世運會 | 黃昊昀 | 男子對打 80 公斤級 | 金 |
2009 年第 8 屆高雄世運會 | 夏文皇 | 男子對打 60 公斤級 | 銀 |
2009 年第 8 屆高雄世運會 | 陳彥卉 | 女子對打 53 公斤級 | 銀 |
2009 年第 8 屆高雄世運會 | 張 婷 | 女子對打 60 公斤級 | 銅 |
2009 年第 1 屆曼谷亞洲武藝運動會 | 謝政剛 | 男子對打 55 公斤級 | 金 |
2009 年第 1 屆曼谷亞洲武藝運動會 | 陳彥卉 | 女子對打 50 公斤級 | 銀 |
2006 年第 15 屆杜哈亞運會 | 謝政剛 | 男子對打 55 公斤級 | 金 |
2006 年第 15 屆杜哈亞運會 | 黃庠榛 | 男子對打 60 公斤級 | 銅 |
2006 年第 15 屆杜哈亞運會 | 沈家豪 | 男子個人型 | 銅 |
2006 年第 15 屆杜哈亞運會 | 陳彥卉 | 女子對打 48 公斤級 | 銅 |
2005 年第 4 屆澳門東亞運動會 | 謝政剛 | 男子對打 55 公斤級 | 金 |
2005 年第 4 屆澳門東亞運動會 | 黃庠榛 | 男子對打 60 公斤級 | 金 |
2005 年第 4 屆澳門東亞運動會 | 徐祥銘 | 男子對打 70 公斤級 | 銀 |
2005 年第 4 屆澳門東亞運動會 | 黃昊昀 | 男子對打 75 公斤級 | 銀 |
2005 年第 4 屆澳門東亞運動會 | 林煥偉 | 男子對打 75 公斤以上級 | 銀 |
2005 年第 4 屆澳門東亞運動會 | 沈家豪、謝泓錡、翁仁翰 | 男子團體型 | 銀 |
2005 年第 4 屆澳門東亞運動會 | 林冠君 | 女子對打 60 公斤級 | 銀 |
2005 年第 4 屆澳門東亞運動會 | 朱慧銘、黃鈺淇、陳彥卉 | 女子團體型 | 銀 |
2002 年第 14 屆釜山亞運會 | 邵志康 | 男子對打 65 公斤級 | 銅 |
2002 年第 14 屆釜山亞運會 | 徐祥銘 | 男子對打 70 公斤級 | 銅 |
2002 年第 14 屆釜山亞運會 | 謝璦謓 | 女子對打 53 公斤級 | 銅 |
1998 年第 13 屆曼谷亞運會 | 酈婉玉 | 女子對打 60 公斤級 | 金 |
1998 年第 13 屆曼谷亞運會 | 陳登廷 | 男子對打 65 公斤級 | 銀 |
1998 年第 13 屆曼谷亞運會 | 朱天來 | 男子對打 75 公斤以上級 | 銅 |
1998 年第 13 屆曼谷亞運會 | 江菁枝 | 女子對打 53 公斤級 | 銅 |
1994 年第 12 屆廣島亞運會 | 蘇素貞 | 女子對打 60 公斤級 | 銀 |
1994 年第 12 屆廣島亞運會 | 廖雲治 | 男子對打 80 公斤級 | 銅 |
1994 年第 12 屆廣島亞運會 | 陳淑貞 | 女子個人型 | 銅 |
1994 年第 12 屆廣島亞運會 | 劉雅甄 | 女子對打 53 公斤級 | 銅 |
1985 年第 2 屆倫敦世運會 | 朱美月 | 女子個人型 | 銀 |
1985 年第 2 屆倫敦世運會 | 姚 麗 | 女子對打 53 公斤級 | 銀 |
1985 年第 2 屆倫敦世運會 | 王桂圓 | 女子對打 60 公斤級 | 銅 |
1981 年第 1 屆聖克拉拉世運會 | 林志珉 | 男子對打 75 公斤級 | 金 |
1981 年第 1 屆聖克拉拉世運會 | 陳 謙 | 男子對打 80 公斤以上級 | 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