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瓶制保齡球,簡稱保齡球( bowling ),是由持球者延著木製球道或是合成球道將球朝著球道終端排成正三角形的十個球瓶旋轉擲出,目標是擊倒全部球瓶的運動。在保齡球上有 3 個球孔,可以讓持球者持球時將手指插入球中,而球的重量也是因持球者而異。許多國家有職業保齡球的保齡球賽,全世界約有上百萬人玩保齡球。

此一運動在加拿大、美國、英國、愛爾蘭及澳洲都稱為 ” bowling ” ,但在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會稱為 ” ten – pin bowling ” 或是 ” big – ball bowling ” ,因為 1880 年時在麻薩諸塞州伍斯特有發明一種保齡球較小、重量較輕、瓶身筆直,類似蠟燭的直瓶制保齡球,還有一種保齡球較小的短瓶制保齡球發明於 1895 年,且加拿大本身也有一種 5 瓶制保齡球;這三種保齡球使用的球直徑都比較小,重量比十瓶制保齡球輕,球上面也沒有需要將手指插入的球孔。

保齡球規則

※ 傳統計分方式
記分單位是局,每局共有 10 個計分格。每個計分格最多有兩次投球的機會。若第一次投球就打倒全部球瓶,那該次的記分格就記 strike (全倒或全中),結束該次計分格;若第一次沒有全倒,則可以再投第二次,且如果把剩下的球瓶都擊倒就記 spare (補中)。

如果擊出 strike ,以 10 瓶制為例,則該次計分格的分數需要擊倒十瓶的 10 分再加上後面兩次丟球所打倒的球瓶分數。如果擊出 spare ,則該次計分格的分數需要擊倒十瓶的10分再加上後面一次丟球所打倒的球瓶分數。所以如果在第十個計分格打出 strike 就會再多出兩次丟球的機會,第十個計分格若是 spare 就會再多出一次丟球的機會,這樣才能決定第十個計分格的分數。換言之,第十個計分格最多可丟三次。

綜合以上,單局最高分為 300 分,即連續投出 12 個 strike 。而該局又被稱為「完全比賽」( PERFECT GAME )。

友站連結

賽事類型 金牌數 銀牌數 銅牌數
亞洲運動會 9 6 9
世界運動會 2 0 0
東亞運動會 5 11 10
亞洲室內運動會 0 0 1
亞洲室內暨武藝運動會 2 0 4
阿拉夫拉運動會 7 8 6
賽事名稱 選手姓名 競賽項目 成績結果
2018 年第 18 屆雅加達亞運會 周佳溱、蔡昕宜、潘育分 女子三人賽
2018 年第 18 屆雅加達亞運會 謝金良、吳浩銘、林佰峰、洪焜毅、陳信安、陳銘堂 男子六人賽
2018 年第 18 屆雅加達亞運會 周佳溱、蔡昕宜、潘育分、王雅婷、黃瓊瑶、張羽萱 女子六人賽
2017 年第 5 屆阿什哈巴特亞洲室內暨武藝運動會 吳浩銘、蔡英豪、鄧瑞璞、陳家興 男子團體賽
2017 年第 5 屆阿什哈巴特亞洲室內暨武藝運動會 吳浩銘 男子單人賽
2017 年第 5 屆阿什哈巴特亞洲室內暨武藝運動會 潘育分、王雅婷 女子雙人賽
2017 年第 5 屆阿什哈巴特亞洲室內暨武藝運動會 林庭羽、潘育分、王雅婷、王亭雯 女子團體賽
2014 年第 17 屆仁川亞運會 周佳溱 女子單人賽
2014 年第 17 屆仁川亞運會 王雅婷 女子盟主賽
2013 年第 6 屆天津東亞運動會 簡秀蘭、李曉萍、周佳溱、王雅婷、潘育分、蔡昕宜 女子五人賽
2013 年第 6 屆天津東亞運動會 簡秀蘭、李曉萍 女子雙人賽
2013 年第 6 屆天津東亞運動會 周佳溱、潘育分、蔡昕宜 女子三人賽
2013 年第 4 屆仁川亞洲室內暨武藝運動會 蔡昕宜、黃瓊瑤、張羽萱、王雅婷 女子團體賽
2013 年第 4 屆仁川亞洲室內暨武藝運動會 張羽萱、王雅婷 女子雙人賽
2009 年第 3 屆越南亞洲室內運動會 潘育分、王雅婷 女子雙人賽
2009 年第 5 屆香港東亞運動會 鄭行超、楊念華 男子雙人賽
2009 年第 5 屆香港東亞運動會 簡秀蘭、潘育分、蔡昕宜、楊皓婷、王亭雯、王雅婷 女子五人賽
2009 年第 5 屆香港東亞運動會 鄭朝友、方志男 男子雙人賽
2005 年第 4 屆澳門東亞運動會 鄭朝升、高海源、蕭錦良 男子三人賽
2005 年第 4 屆澳門東亞運動會 蔡昕宜 女子單人賽
2005 年第 4 屆澳門東亞運動會 蔡廷雲、蕭錦良 男子雙人賽
2002 年第 14 屆釜山亞運會 王幼鈴、王宜芬、黃瓊瑤 女子三人賽
2002 年第 14 屆釜山亞運會 陳志文、蔡廷雲 男子雙人賽
2002 年第 14 屆釜山亞運會 謝雨平、高海源、陳志文、蔡廷雲、蔡春霖 男子五人賽
2002 年第 14 屆釜山亞運會 王幼鈴、王宜芬 女子雙人賽
2002 年第 14 屆釜山亞運會 王幼鈴、黃彩鳳、周妙玲、王宜芬、黃瓊瑤 女子五人賽
2001 年第 3 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吳志展 男子單人賽
2001 年第 3 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劉紫垣、吳志展、曾聖賢、陳德農、王天福 男子五人賽
2001 年第 3 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曾聖賢 男子全能賽
2001 年第 3 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王宜芬 女子單人賽
2001 年第 3 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曾素芬、王幼鈴 女子雙人賽
2001 年第 3 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黃彩鳳、曾素芬、王宜芬、古惠琴、王幼鈴 女子五人賽
2001 年第 3 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曾素芬 女子盟主賽
2001 年第 3 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陳德農、王天福 男子雙人賽
2001 年第 3 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劉紫垣、曾聖賢、王天福 男子三人賽
2001 年第 3 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王幼鈴 女子單人賽
2001 年第 3 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黃彩鳳、曾素芬、王幼鈴 女子三人賽
2001 年第 3 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王幼鈴 女子全能賽
1998 年第 13 屆曼谷亞運會 吳福龍 男子單人賽
1998 年第 13 屆曼谷亞運會 鄭朝友、王有仁 男子雙人賽
1998 年第 13 屆曼谷亞運會 吳福龍、鄭朝友、陳春福、王有仁、林漢成 男子五人賽
1998 年第 13 屆曼谷亞運會 曾素芬、周妙玲、郭淑真 女子三人賽
1998 年第 13 屆曼谷亞運會 曾素芬、周妙玲、郭淑真、黃瓊瑤、古惠琴 女子五人賽
1998 年第 13 屆曼谷亞運會 周妙玲 女子盟主賽
1998 年第 13 屆曼谷亞運會 吳福龍、鄭朝友、王有仁 男子三人賽
1998 年第 13 屆曼谷亞運會 吳福龍 男子盟主賽
1998 年第 13 屆曼谷亞運會 林漢成 男子盟主賽
1998 年第 13 屆曼谷亞運會 曾素芬、周妙玲 女子雙人賽
1998 年第 13 屆曼谷亞運會 黃瓊瑤 女子盟主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鄭朝友 男子單人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謝錦陽、高正吉 男子雙人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張弘堃、謝錦陽、湯建益 男子三人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謝錦陽 男子全能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謝錦陽 男子盟主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王幼鈴 女子單人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周妙玲、陳美玉、朱仙女 女子三人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謝錦陽 男子單人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謝錦陽、湯建益 男子雙人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徐長源、鄭朝友、謝錦陽 男子三人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高正吉 男子全能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張弘堃 男子盟主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周妙玲、朱仙女 女子雙人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周妙玲、王幼鈴、曾素芬 女子三人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王幼鈴 女子全能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湯建益 男子單人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鄭朝友、張弘堃 男子雙人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高正吉 男子盟主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王幼鈴 女子單人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陳美玉、朱仙女、郭玫玲 女子三人賽
1997 年第 4 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王幼鈴 女子盟主賽
1994 年第 12 屆廣島亞運會 林漢成 男子單人賽
1994 年第 12 屆廣島亞運會 周妙玲、邱淑美、陳伶宜、翁鳳瑛、楊林花 女子五人賽
1994 年第 12 屆廣島亞運會 蔡春霖 男子盟主賽
1993 年第 1 屆上海東亞運動會 林奇輝、蔡耀明、彭永年 男子三人賽
1993 年第 1 屆上海東亞運動會 陳玉琴 女子單人賽
1993 年第 1 屆上海東亞運動會 林漢成、彭永年 男子雙人賽
1993 年第 1 屆上海東亞運動會 郭東灃、馬英傑、林漢成、蔡耀明、彭永年 男子五人賽
1993 年第 1 屆上海東亞運動會 陳玉琴、曾明珠、徐素秋、楊美惠、詹雪雲 女子五人賽
1989 年第 3 屆卡爾斯魯爾世運會 馬英傑 男子單人賽
1989 年第 3 屆卡爾斯魯爾世運會 馬英傑、黃雲月 混合雙人賽
No items found
Close Menu